Featured image of post 尘缘道影录

尘缘道影录

3
IIIA 3 AI参与制作
人类审核过全部内容
?

此录乃云游道人于古崖石壁偶观之印记,以神念拓下,流传于世。观者自是有缘,或可窥大道一隅。

天道三千,繁花似锦,我只求那最初一念。

仙阙琼楼,云海万顷,不及我道心方寸之地。

旧我已死,新道方生。


《青云初上》

第一节

当少年于宗门演武小较中,其名赫然列于金榜前茅的那一刻,大道似乎为他一人垂青。他的天赋,他的前路,同门的艳羡,师长的期许,那云端之上的核心弟子之位,那御剑乘风的逍遥未来,皆在那一瞬间,化作触手可及的真实。天资卓绝终将入主内门,一朝悟道,名动山河!

第二节

天道之光华将与你同在,当你触摸到那内门门槛的一瞬,你便已是天道的宠儿,未来画卷,任你挥毫。

第三节

他总觉得宗门内多数弟子按部就班的修行,终究是欠缺了什么。他承认那般苦修的价值,也看见了那井然有序的安稳,但他的血脉深处,却有一种狂放不羁的渴望,渴望一条登临绝顶的仙途,那便是成为核心弟子,与天地同寿,与日月争辉。

第四节

那一次小较,他的名字在玉璧之上熠熠生辉,光华甚至压过了几位成名已久的师兄。这份荣光,仿若天道加冕。他看见未来的自己,身着紫金道袍,于云海之上与宗主论法,于星河之间独坐悟道。他以为,真正的内门大比不过是探囊取物。于是,他的心猿意马,疏于精进。剑匣之上,渐渐蒙尘;道法经卷,久未翻阅,其上道韵无人聆听。他沉醉于天赋织就的幻梦之中,浑然不觉,心魔已于灵台深处悄然滋生。


《镜花水月》

第一节

不可停歇,一想到在我懈怠之时,他人仍在道途上披荆斩棘,我的紫府便如遭真火灼烧,灵台不稳,道心欲裂。那份安逸,如同最甜美的毒药。

第二节

第三次宗门演武,如九天惊雷,直劈灵台。他的名号,竟被无情地掷于百名开外,连那内门弟子的资格,都变得遥不可及。他的世界,于刹那间崩塌。此刻他方才彻悟,天道酬勤,天赋仅是叩门之砖,若心生骄狂,此砖便与顽石无异,甚至会成为前行路上的绊脚石。那一夜,他燃尽了所有关于“天赋”的虚妄记忆,从此他的道途再无迷雾;那一晨,他斩断了所有关于“金榜”的昔日荣光,从此他的脚步踏实坚定。

第三节

三十个日夜,他于洞府中闭了死关。不见天日,不闻风雨,世间万法皆已寂灭,唯有他与他的道,他的剑,他的吐纳。这并非修行,而是一场与心魔的搏杀。他于神识之海中,亲手斩碎了那个骄傲自满的自己,鲜血淋漓,却换来了道心的重生。他仿佛看见三十日后的自己,手持内门玉简,双亲投来欣慰的目光,师长们颔首赞许。他唯恐这景象转瞬即逝,便燃尽周身灵力,与那心魔殊死一搏……灵力枯竭,神识陷入无边黑暗,他却安详地合上了双眼,因为他知道,昨日之我已死。

第四节

宗门大比之日,他未曾重现昔日惊才绝艳的锋芒,但他的剑招,稳如山岳,他的法诀,凝如江河。最终,他的名字出现在榜单末流——内门弟子。曾经的天之骄子已化飞灰,而一条全新的,需用汗水与坚毅浇灌的道路,正在他脚下无声地展开。


《歧路观心》

第一节

宗门将他分入符箓堂。他望着那朱砂墨、灵犀笔,心中一片枯寂,恍若秋日旷野。他的双手,生来当为灵草与丹炉而舞;他的神识,理应为感知火候与药性而存。他唯一怨恨的,便是不能剖出这颗为丹道而生的心,献予大道。那笔尖流淌的并非灵墨,而是他被压抑的渴望。

第二节

他开始了长达半载的苦修。白日,他是符箓堂中沉默寡言的学徒,将一丝不苟的灵力刻入符纸,将心头的浮躁与不甘一并封印其中,竟意外地磨砺了心性;夜里,他化作丹经阁中的一缕孤魂,神游于浩如烟海的丹方药理之间,如饥似渴,如同久旱的旅人痛饮甘霖。为了那所谓的转修之机,他甘愿在寂寞中挣扎,因为他心中那团丹火,从未熄灭。

第三节

半年之后,他立于转修考核的丹炉之前。炉火升腾,映照着他平静无波的脸庞。他双手稳如磐石,神识清明如镜,符道修行带来的精准与沉稳,此刻竟与丹道之理暗合。炉开丹成,异香满室,丹药品相竟超乎寻常。他成功了,在一众或惊异或赞许的目光中,他终于推开了丹堂的大门,虽只是一名普通的内门丹徒,却已是走在了自己的道上。


《丹鼎浮沉》

第一节

何为丹道?是“神农辨药”之博,是“丹王控火”之精,是“五行相济”之理,是“阴阳调和”之妙。丹道如海,浩瀚无垠,每一朵浪花都是一门绝学。他欲学百草,又慕控火,还想在一夕之间,尽通万千丹方,成为丹道巨擘。然而光阴虚度,他如堕云雾之中,贪多务得,终至一事無成,连一炉最简单的“辟谷丹”都偶有瑕疵。他的道心,在那一刻布满裂痕,几欲癫狂。

第二节

他将自己放逐于山水之间,不问修行,只观凡俗。他看尽了凡人的生老病死,看尽了草木的四季枯荣。他明白了,人的心力终有穷尽,仙路漫漫,唯有择一而精,深掘万丈,方能得见甘泉。他重拾道心,返回宗门,决心只钻研丹道中的一条支流。

第三节

然他毕竟蹉跎了岁月,宗门内各大丹道仙府,皆已满员。他们见他由符箓堂转投而来,根基不稳,多有轻视。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,终寻得一处名为“万法归宗阁”的道盟,此阁有教无类,不问出身过往,唯道心是问,唯求道之诚是录!

第四节

他择了一门名为“周天星枢仪”的炼丹术。此法艰深,旨在引九天星辰之力为火,布周天阵法为炉,以神识为引,成就无人丹道,乃是丹道中的一条寂寞偏锋。他将自己的一切都沉浸其中。光阴流转,寒暑更迭,他与丹炉阵盘为伴,浑然忘我,仿佛化作了那阵法中的一个符文,那星光中的一缕尘埃。

第五节

一年之后,“周天星枢仪”在他手中已初现峥嵘。他虽不敢妄称魁首,但在同辈钻研此道的弟子之中,已是当之无愧的引路人。


《星枢问道》

第一节

曾几何时,宗门之内,无人认同“万法归宗阁”的传承,阁中弟子行走于外,亦觉矮人一头,其道被视为旁门。看今朝,他已能昂首行于丹堂之内,所过之处,众人亦会尊称一声“道兄”,其术亦被录入宗门典籍。

第二节

他成了“周天星枢仪”此道的执事弟子。他将自己的修行心得,毫无保留地刻录于玉简之上,化作千百明灯,为后继者燃灯引路。然而,当他将此道推演至深处,却隐隐感到一种滞涩。“周天星枢仪”固然精妙绝伦,能算尽天机,炼制无上丹药,但其阵法繁复,牵一发而动全身,如同一尊庞大而精密的傀儡,虽强,却失之灵动。他的目光,开始投向了另一片未知的领域。他听闻,世间另有一种大道,不求包罗万象,反而崇尚极致的简约;不求一尊傀儡之力,而求千万只灵蝶共舞。那便是——千机并发之术

第三节

若有人问我:“丹道为何物?”

我当如何形容?

古籍之言虽华丽,用于丹道却失其厚重;

剑修之道虽凌厉,难表丹道之温润包容;

符修之法虽玄妙,未及丹道之造化神奇。

我不知该如何形容丹道了。

但我知道。

丹道,是我于万千法门中所见的唯一真我;

是我于茫茫黑夜修行中所见的孤星

但我也渐渐明白,大道不仅是孤星的璀璨,更是群星的共鸣


《再叩天门》

第一节

夜凉如水,少年立于洞府之外的悬崖上,衣袂在山风中猎猎作响。他遥望着远处云海深处,那座若隐若现、代表着宗门至高荣耀的主峰。那里,便是核心弟子修行之所,是每一个内门弟子仰望的仙阙。

第二节

他的目光深邃而平静,倒映着漫天星辰。识海之中,两座截然不同的道法仙台正在缓缓升起。一座繁复玄奥,星轨交织,正是“周天星枢仪”,它赋予了他洞察秋毫、运筹帷幄的深沉之力。另一座则简约空灵,由无数光点组成,彼此间以奇妙的韵律遥相呼应,瞬息万变,正是他新悟的“千机并发之术”,它赋予了他灵动迅捷、举重若轻的飘逸之能。

第三节

过往的荣光与屈辱,此刻皆已化作他道心基石上最坚实的纹理。他不再是那个为了“核心弟子”之名而追逐的少年,名号于他,已是浮云。他所求的,是那山巅之上更广阔的视野,更是要向宗门证明一条全新的道途:真正的强大,并非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,而是在于融汇贯通,让不同的道在自己身上交织出更璀璨的光芒。

第四节

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,仿佛将心中最后一丝尘念也融入了夜风之中。他知道,前路依旧漫漫,通往核心的道路上,皆是专精一术、修为深不可测的同门。但他的道心,已是一座在失败之火中淬炼、又经双道之水交融的磐石,坚不可摧,自成一界。

第五节

“昔日,我以一术叩天门,只见一隅之景,虽高却孤。”

“今日,我融双道以为舟,欲览大道全貌,方知天地之阔。”

“此门,非为我开,乃为开!”

话音落下,他转身返回洞府,身影决绝而坚定。今夜之后,世间少了一个耽于过往的弟子,多了一个心怀天地的求索者。那通往核心的道路,他将用这并行的双道,去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崭新轨迹。这一次,不为荣光,只为证道。

Made with ❤️ | 实践出真知 | [CC BY-NC-SA 4.0](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nc-sa/4.0/)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